前阵子有这样一则新闻,有日本媒体指出:10月多部动画延期,是因为日本动画界,工作环境太差所致。二者之间是否真的存在这个的厉害关系,目前尚无法确认,不过动画业内工作环境差这点,已经是普遍公认的事实了,白箱之前在播的时候,有配合故事内容公开一个年收入表。
你说原画师这收入(110万日元,日本人平均年收入能到400万日元),怎么对得起自己没日没夜加班的工时,而且这数字真的一点都不夸张。之前还有京都的原画还爆料过自己的月收入就只有16万日元,想想业内首屈一指的京阿尼也就这个水平,绘麻这个新人的收入,可想而知也就那样了。包括前几天还有声优在推特表示收入太低了,呼吁能提高声优的待遇。可见,整个动漫产业都不太景气,也不知道几年后,是否真的会像庵野秀明说的那样迟早玩完。
于是就有人就说啦,难怪现在的动画原来越不好看了,业内压榨动画人都已经达到这种程度了,做的出好作品才怪。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压榨动画人的先河,是手冢治虫开创的,能低成本的制作动画,都是这位大师开的好头,所以动画人收入低并不是短期现象,是长久以来都这样。因此把动画质量下降归结于业内这种不合理的资源分配,我觉得还是有待商榷的。至于为什么感觉动画越看越不带感,这个问题,容我在后面的内容中一一为大家解答。
前几周闲着没事,趁领导不在,上班摸鱼在群里吹水,聊着聊着说到游戏,就在我们吹这个游戏棒,那个游戏画面好的时候,编导突然冒出来一句,感觉现在的游戏都没以前那些老游戏好玩。这句话是出来之前说的,我觉得要是晚个几天再聊这个话题,编导的回答肯定会和那天判若两人。
不过讲道理,一些游戏新作玩起来还不如旧作来的带感这种事,我觉得只要游戏玩的够多,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经历。
同样的,类似的这种感觉,在我们追动画的时候,也会存在。
年年岁岁番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小时候没少看动画,不管是日产还是欧美,一休哥看过很多回,狮子王反反复复起码看过十遍以上,但我最推崇的,还是猫和老鼠。
这部满是回忆的动画,在14年居然还迎来了新系列,当时心血来潮追着看了几集,后面因为很忙错过了更新,之后就不了了之了。久违的重拾那份儿时的快乐,虽然依旧能在动画的片段中嗅到了童年的味道,但不知道为什么,曾经那种挥之不去的吸引力,似乎是再也找不到了。
不久后,闲着没事逛知乎,看到这样一则提问,内容是:猫和老鼠2014版是继承、创新还是丢失?感触良多的我在问题下方码下了这些字:
其实变得更多的是人本身,时代变了,笑点都不同了,心态也浮躁了。对于无法保证始终拥有一颗童真的我来说,就算我想非常客观的去评价这部作品,到头来,这些观点都只会是 我带着主观色彩的一己之见啊。
我没有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因为我很难去对这个作品作一个客观的评价的。如果你现在6岁,那么你的心中的女神,可能是舞法天女,能变身,能代表正义消灭邪恶。
如果你现在16岁,你可能会觉得你理想的对象是时崎狂三,性感,强势,总让人欲罢不能,然而等你到了26,你或许就会死心塌地的认为,像小野寺这样的大和抚子,才是作老婆的最佳人选。
看动画的心态也一样,或许让年龄还是个位数的我,看14版的猫和老鼠,我照样会笑的跟个傻逼一样。但让26岁的我重温当年的经典,我可能看到一半就跑去扶她go了。16岁的你可能会迷恋京阿尼的玉子爱情故事,26岁的你,感触最深的,或许就是新海诚的秒速5厘米了吧。
所以,变质的未必是作品,而是人本身,质变了。
回忆,是最好的佐料
作为一个周董的歌迷,除了最早期的2张唱片,八度空间之后的每张专辑我都有买正版,事实上那么多年听下来,也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对小公举江郎才尽的评价,包括我自己在内有时候也会萌生这样的想法。我也思考过,为什么后面的出的歌曲,就是比不过从前呢,真的是到了创作瓶颈吗?直到某个偶然的机会,在刷微博时,偶然看到某营销号发起了,在评论下方写下你认为周董最赞的一首歌的号召,点开一看,才发现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不尽相同。每个人与每首歌,都有着不同的故事。
动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新番里好听的歌曲那么多,很多人不会日语,但学会了无限大的梦想,动画中经典的台词千千万,为何大部分人都记住了:教练,我想打篮球。肯定有人,因为看了灌篮高手,开始对篮球产生兴趣,因为喜欢足球小将,才选择在夕阳下的操场,纵情奔跑,你别说,我还真有一个大学同学,二十七八岁了,看完了四月是你的谎言后跑去学钢琴的。
你的记忆,可以是每天下课跟同学讨论火影漫画下一话的剧情发展,偶然发现隔壁班的妹子也看友人帐,并因此搭上了话。
在最失落,最受伤的时候看了clannad。
在最青春,最正当年华的时候成了LL人。
无论如何,当一部作品与一段时间,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这部作品,对于你而言,就不再单纯的只是一部每周更新的动画而更像是一个触发关键情节任务道具,每当把它拿出来使用,都会激活那一段,让你无法忘却的回忆。
当回忆不在,每天放学下班后只是习惯性的打开网站,看看更新了什么,看完关掉,到点睡觉,当少了记忆的加持,大部分不够出彩的作品,对你而言,无非就是一个渡过漫长时间的消遣罢了。
换用今天更通俗的话解释,这种记忆的催化作用,这就是你对动画的情怀所在吧。
你想想,不充值,怎么变的更强。
虽然动画制作的水平一直在进步,但日本的动画产业并没有因为科技树的提升而呈现出收益的突破,反倒更像是魔兽3中,人口超过一定数额,经济收益就开始下跌一样。相较90年代末全盛时期的日本动画,今天的日漫,已经很难找到像星际牛仔这样,抱着赔本赚吆喝的心态制作的作品了。并不是说投入不够就不能做出好的作品,只不过在如此低的投资回报制约下,与其花大价钱去做一个前景未卜的巨制,出品方的dalao倒更愿意循规蹈矩的写写八股文。毕竟口杯和拿奖是次要的,赚钱才是硬道理。
所以轻小说有人气的就动画化了,知名的IP的续作一个接一个的出,但收益不明,风险较大的原创动画,真的是感觉一年比一年来的少。
最近这几年,日轻越写越起点,不少作品的续作也续出了毁IP的气势,偶像动画风向好,业内便一股脑的跟风,为了拯救不景气的动画产业,组团选择成为爱多撸。手游和页游赚钱,那赶紧趁着人气还在,把配套的动画做了,反正舍得氪金造船锻刀的人肯定也不会吝啬买BD的那点钱是不是。就这样你还指望新出的动画能惊艳到你,省省啦,等哪天你呼符单抽出5星了再回来惦记这件事吧。
为什么宫崎骏和庵野秀明的作品质量都可以保证,因为不差钱啊。听说过日本动画人展吗,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然而这种东西就像是概念手机,只能小规模制作,你想要量产啊,不好意思,钱不够,制作公司未定,剧本暂无。
同样的招式对圣斗士只能使用一次。
以前有这样一个段子,说:你们最好都别惹我,老子可是看了800多集柯南的人, 会700多种杀人手段,精通200多种密室杀人法,认识上百种毒药,熟练的制造各种不在场证明,会巧妙利用鱼线、录音机、匕首等多种做案工具,千万别惹我,不然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所以啊,这要是追了上千集的番,那在什么套路面前不都是谈笑风生。听过的笑话第二遍讲就不好笑了,看过的套路再走一次,也就算不上是陷阱了。今天的绝大多数作品,总能在故事大纲,又或者这个部分,那个环节,看出一些既视感来,回忆杀一出差不多就要死人,青梅竹马八成是备胎,先上菜的往往都会跪,梶裕贵配音的,下一秒可能就会断个手。
然而现在的观众,偏偏都是身经百战的人,俗套的剧情早已经吊不起他们的兴趣了。以前玩游戏,图的就是一个爽是吧,现在流行什么,流行受苦。从来都是王子配公主,到了冰雪奇缘,迪士尼都不乐意玩这套了。所以说,像以百武装战记为例的一系列流水作业产品,是很难让我们给他一个高分好评的,这就好比套用了DOTA传奇的模板再去做一个手游骗钱一样,真以为每个人都会上当吗。
老虚为什么在宅界的口碑好,大概就是因为他不按套路出牌,总是趁观众不备,冷不防的就把自己笔下的角色弄死。
最后,再说一个可能在比较年轻的小伙伴身上没发生过,但我自己有切身感受的一个原因。小学的时候,看动画只能通过电视,放学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家,准时坐在电视机前,守候动画的开播,当时能因为父母要看别的频道,就跟他们闹脾气。
后面买了电脑,又因为读书的缘故,一周只有一天能在家里,每周就盼着那一天能把自己想看的作品看了。感觉人生就指着这个活了。
大学之后,不在被人管控,但在看新番的时候,还是要跟室友打个招呼,停一停在加速的小电影,容我先把100多M的动画先下载了。而现在,只要有wifi,或者你流量够多,哪怕是在办公室,你照样可以趁着领导不在,上班时间摸鱼把今天更新的动画看了。
不再需要因为错过一集而懊恼不已,不需要通过脑补来重现动画中激烈的动作场面。今天,我只需要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能找到那一年我拉下的,没来得及看全的动画,不用听略显蹩脚的国配,直接看原汁原味的原声。但每当鼠标挪动到播放键前,我却又提不起接着往下看的兴致了。
当曾经的翘首以盼,成了现在的唾手可得。十几年前吃一次肯德基就能高兴一整天的我,今天,再吃开封菜,感觉就跟在街边刚吃完大排档差不多。在快餐化的节奏冲刷之下,不管是动画,还是人本身,想要保有十年如一日的自己,恐怕都是不切实际的。但好在一路走来,虽然没能积累和沉淀出什么,但追番看番这一点,倒是在无形之中,成为了不这样做就浑身难受的生活习惯。
讲真的,人要一辈子都能坚持做一件事,不管事大事小,那都特别了不起。
所以,你大可以把自己对二次元的坚持,当作是彰显自己毅力与恒心体现,在跟妹子们聊天吹水时作为谈资,吊吊她们的胃口,就好比这样:
听我说,有一件事,那么多年以来,我一直都在做,虽然很多人都半途而废,中途放弃了,但我直到今天,都还在一如既往的坚持,想知道这是什么事吗?
你是指:单身吗?
标签:
网友点评 (已有条点评)